您的位置是:首頁>>專題>>學生天地>>學習園地

李瑞環:讀書是大事,也是難事

發布時間:2013-05-25來源:資環學院

讀書是大事,也是難事,更是苦事。

有的同志說:“我知道讀書重要,我也想認真讀點書,可現在事情太多,時間太少。”我承認,現在确實很忙,但我仍然認為有個認識問題、重視問題、安排問題。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是時間,而我們許多同志最不珍惜的也是時間。不信你把每天24小時作息時間詳細具體地記錄下來,并連續記上一個月,然後仔細看一下,按照科學合理安排工作、生活的方法盤算一下,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不經意地浪費了一大把時間。也有的同志說:“最難的問題是讀不懂,記不住。”還有的同志說:“我很想讀書,也鼓勁試過好幾次,但總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以上所說的一些情況,确實是個問題,是不少人都碰到過的問題。怎麼解決?很多人也談過自己的體會和辦法。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硬着頭皮去讀,咬緊牙關堅持。就像古時讀詩詞一樣,先會背誦,後解其義。這樣做當然很苦,讀書怎能不苦?自古以來都叫“苦讀”,“寒窗苦讀”,“梅花香自苦寒來”。隻要你不動搖,不松勁,隻要你能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終究會迎來“蓦然回首”的新局面。要勤于思索,“學而不思則罔”。讀不懂讀不進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思索。思維活動是人區别于其他動物的特征,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獲得理性認識必需的條件和過程。要堅持多思,學會善思,養成思索的習慣,這不但可以增進理解,還可以增加興趣,增多學習的時間。

毛澤東酷愛讀史,尤為喜愛讀《二十四史》,認為這是一部好書,研究中國曆史必須紮紮實實把《二十四史》學好。一部大字本的《二十四史》從1952年開始陪伴他,直到逝世。毛澤東讀史,不拘泥于前人已經作出的結論,能在浩繁的史料中,去僞存真,去蕪取精,得出獨到、精辟的見解。對于這部4000萬字的曆史巨著,毛澤東常讀不懈,濃圈密點,作批寫注,留下了一代偉人極其珍貴的心迹。《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内容非常豐富,涉及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做人道理、養生之道……是毛澤東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财富。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戰争年代、條件極其艱苦時,他堅持讀書;和平時期、國事十分繁忙時,他堅持讀書;即便病魔纏身、行動困難時,他仍然堅持讀書。讀書成了毛澤東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當我們欽佩毛澤東知識淵博、才能傑出、功績卓著時,同樣也欽佩他那種“生命不息、讀書不止”的崇高品格。現在我們的工作确實比較忙,但無論如何忙不到毛澤東那樣的程度。

不客氣地講,年輕的一代書讀得太少,而且追求學問的勁頭不夠足,往往滿足于一知半解。不讀書、不了解情況或者對情況了解不夠,缺乏思想艱苦的作風,終究成不了氣候。現在,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讀書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善于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從而一方面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強工作的理論色彩,加強我們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按照這種方法,讀書的技巧也就有了,不會把人讀成書呆子。養成讀書的習慣,了解情況與讀書相結合思考問題的習慣,經常不斷地總結經驗,就會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我們應當十分珍惜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不要忽視零碎時間,理發、洗澡、散步、坐車等頭腦空閑的時候,都可以用于思索;要把零碎的事情捆起來辦,切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肢解時間;要想方設法擠留出大塊的、整塊的時間,使自己靜下來,翻點材料、讀點書,系統地想點問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