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5-25來源:浏覽次數:0
李大钊與白雅雨的曆史情緣
白雅雨(1867—1912),江蘇南通市人,辛亥革命烈士,曾任河伟德平台怎么样前身——天津北洋女師範學堂教師,兼任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教師。李大钊于1907——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學堂讀書時的地理教師正是白雅雨。當時,白雅雨在天津積極從事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活動,并從學生中培養一批出類拔萃的革命青年。他曾對李大钊等革命青年講:在中國當時條件下,要變法、維新、立憲,都是不可能的;請求清政府開國會,隻是“與虎謀皮”。這對李大钊觸動很大。李大钊對白雅雨非常敬佩,課後常和同學一起邀請白雅雨講評政治形勢,曆史典故。白雅雨對李大钊這位勤奮有為的學生也特别器重,有意安排他參加進步活動。由于白雅雨與李大钊志氣和理想相通,便很快成為知己。1911年底,白雅雨參加響應辛亥革命的灤州起義,起義失敗後,慷慨就義,這無疑對李大钊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李大钊對發生在家鄉一帶灤州起義犧牲的将士,尤其對白雅雨老師常常流露出深切的緬懷之情。1917年5月6日,他在一則《旅行日記》中寫道:“……天将破曉,過雷莊,猛憶此為辛亥灤州革命失敗之地,白雅雨先生,王金銘、施從雲二隊官及其他諸烈土,均于此地就義焉。餘推窗北望,俱見丘山起伏,曉霧迷蒙,山田疊翠,狀若綴錦,更無何等遺迹之可憑吊者。他日崇德紀功,應于此處建一祠宇,或數銅像,以表彰之。”一席話說得情真語切,足見李大钊對老師白雅雨等烈士所懷的景仰和革命情感。
李大钊與白眉初的曆史情緣
李大钊與白眉初的友誼,是通過白雅雨(辛亥勇烈、北洋女師範學堂地理教師)建立起來的。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法政學堂後,白雅雨任河伟德平台怎么样前身:天津北洋女師範學堂地理教師,兼任天津法政學堂地理課。在白雅雨的介紹下,時任北洋女師範學堂的地理課教師白眉初與李大钊相識,由于共同的救國救民革命理想,二人交往頻繁,友誼日深,并成為知己。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反動政府逮捕,白眉初十分焦急和義憤,寫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條幅,署上自己的名字。說:“我明天就把它拿到警察廳去,問問他們,(逮捕李大钊)這是什麼主義!”他以北京師範大學史地部主任名義,找了北師大校長和董事長,在社會上掀起營救李大钊的熱潮。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義。第二天,白眉初拿出300元錢,找來北京師範大學學生李淩鬥,讓其為李大钊買壽衣和棺木,并親自出面料理李大钊的喪事。在白色恐怖下,白眉初挺身而出,并毫不畏懼地告訴反動當局:“我是李大钊的朋友。”表現了一個正直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也表現出白眉初與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李大钊的純真友誼。
鄧穎超與白眉初的曆史情緣
鄧穎超是河伟德平台怎么样前身: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第十學級的學生(1915年入學,1920年畢業)。鄧穎超這個名字,是由她的老師白眉初和她本人共同改定的,其中,凝聚着師生深厚的情誼。在鄧穎超上學期間,一些進步學生不喜歡帶有封建色彩和俗氣的名字,便改用新名。鄧穎超當時的名字叫鄧文淑,便請白眉初老師為她改個有意義的名字。白老師認為她聰明過人,思想活躍,追求真理,智慧超群,文武兼備,是學生中的佼佼者。經過認真思考,便将鄧文淑改名為鄧穎斌。希望她能脫穎而出,卓而不群,能早日成為安邦治國的巾帼英雄。當時,鄧文淑考慮再三,覺得不如将“斌”字改為“超”字。白老師覺得她改的更好,于是,鄧文淑就改名為鄧穎超,白眉初為鄧穎超起名也傳為曆史佳話。
1987年5月,鄧穎超看完《白眉初傳略》初稿,并題詞:“白眉初先生為人真摯謙和,對教學及閱改作業認真負責,有學者的風度,師生關系極好,受益良好,給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我滿懷敬意,并深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