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學特色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09-09-10 浏覽次數:0次
地理科學專業創設于1952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教學和科研積澱,現已形成5個特色研究方向,涵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主要二級學科。花粉現代過程與環境演變方向系統開展花粉散布、沉積、埋藏、花粉-植被-氣候定量關系等花粉現代過程與環境演變研究,是我國該領域的北方研究中心之一、國際“POLLANDCAL”和“HITE”研究計劃成員,研究成果被國際著名學者Schettler、Richardson、Brooks等引用或評述,在國際學術界産生了較大影響;信息經濟地理方向率先揭示了信息通信技術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作用、信息流對人流的時間與空間形态導引過程、電子時代網站的區位規律,是國内該領域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土地利用/覆被變化與土地評價方向,重點開展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水文水資源效應、生态效應和環境效應研究,以鮮明的區域特色在國内同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多樣性與生态修複方向開辟了用紅柳沙包沉積紋層進行幹旱區生态環境演化研究的新領域,受到國内外學術界的關注;地理信息可視化與定量遙感方向重點開展斜角坐标系、曲軸坐标系等圖形可視化的數學基礎與展現形式研究,實現了地理事物“大信息量、高表現力、可視化”表達,在國内同行中獨樹一幟。
地理科學專業本科教學共設置66門課程,其中公共課16門,綜合課6門,專業必修課25門,專業選修課19門。研究生教育已培養學曆教育研究生25屆480人,專業碩士研究生 6屆19人,同等學力研究生9屆75人,為河北省乃至全國培養了大量地理教育、資源環境和地理信息技術人才。目前,在讀碩士生210人,本科生936人,人才培養能力不斷加強,培養質量逐步提高。2004年以來,學科擁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和中國經濟地理等省級精品課4門,出版教材10部,發表教學論文20餘篇,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地理科學專業,分别于1984、1986、2000年獲得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成為河北省唯一的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從1998年起,與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所聯合培養博士生,2005年與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共建生态學博士點,現有博導3人。現擁有地理科學國家級特色專業,自然地理學省級重點學科,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重點實驗室。2005年以來,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973前期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863計劃子課題2項、省部級項目30項,各類科研項目到校經費總計7218萬元;共發表SCI論文25篇、其中JCR-1區論文1篇、JCR-2區論文4篇,EI和ISTP收錄論文37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6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37部;大量應用性成果被省政府及相關部門采用,鑄就了學科在河北省可持續發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農業與糧食研究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赫爾大學,德國IWI研究所等國外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近五年招收博士生3人、碩士生410人,碩士生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96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21篇;2009年1名碩士畢業生和1名在讀博士生直接考取了德國IWI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
地理科學專業師資隊伍雄厚,現有教師40人,其中,正高職人員20人,副高職人員1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人,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總數的75%、占青年教師的100%。13名教授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古生物學會、中國人口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擔任學術職務。學術隊伍中,專業教師學曆結構:博、碩、學士比為1.7:1.3:1;職稱結構:正高職、副高職、中職比為2.9:1.9:1;學緣結構:校内、外比為8:7;年齡結構:老(50歲以上)、中(35~50歲)、青(35歲以下)比為1.5:4.2:1。形成了一支學術思想活躍,教學與科研水平較高,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學曆、學緣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後勁十足的學術隊伍。
地理科學專業基礎條件優越。本學科以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為龍頭,基礎條件建設躍上新台階:專業實驗室總面積達到2600m2,擁有儀器設備890台(件),儀器設備總值1450萬元。其中十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主要有DVB-S衛星接收處理系統、磁盤陣列、圖形工作站、全站儀、雙頻GPS接收機、高端生物顯微鏡、植物冠層分析系統、粒度粒形分析儀、遙感攝影測量系統、瞬變電磁勘探儀等和ARCGIS、ERDAS等國際最先進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處理軟件;建立了霧靈山、泰山、昌黎自然保護區、秦皇島柳江盆地等野外實習基地;長期訂閱中外文期刊200餘種,擁有專業圖書、地圖集10.2萬冊和“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Elsevier全文數據庫”等中外著名的學術期刊數據庫網絡資源。具備了從事地理學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