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級地理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2-02-25   浏覽次數:0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适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立足河北,輻射京津,依托國家特色專業及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優勢,面向地理科學師範專業三級認證,以地理科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契機,培養思想道德水平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遵紀守法、熱愛教育事業,具有紮實學識和良好的文化科學素養及知識整合能力,具有高水平地理教學和綜合育人水平,具有自主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跟蹤和适應國内外中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的創新型、高素質的卓越中學地理教學、研究和管理骨幹。具體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立德樹人和教育情懷,有成為卓越中學地理教師的意願和潛質,能夠從事中學地理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目标2】具備高水平的地理素養和全面的教學能力,能夠綜合運用地理專業知識、學科教學法和現代信息技術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及地理實踐活動。

【目标3】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規律和方法,理解地理學育人價值,具備綜合育人能力。

【目标4】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能夠通過團隊協作、合作學習進行集體備課、教研活動和幫帶新晉教師專業成長等。

【目标5】具備自主學習、專業發展與全球意識,能夠适應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通過跟蹤國際地理學、教育學學科前沿動态,積極開展反思研究與國際交流,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二、畢業要求

1.師德規範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理解地理學科思政功能,具有家國情懷。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路線,将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遵守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卓越新時代教師。

1.1 樹立正确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理解地理學科思政功能,具有家國情懷。

1.2 明确立德樹人職業責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路線,将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1.3 遵守師德與職業規範:遵守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熟悉中學教育法律法規,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卓越新時代教師。

2.教育情懷

具有從教意願,認同教師傳授知識、塑造靈魂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價值觀。用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2.1 形成從教意願和職業認同:從教态度端正,認同教師傳授知識、塑造靈魂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價值觀。

2.2 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和關愛學生,運用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3.知識整合

具備因地制宜、人地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等地理學基本思想與理念,紮實掌握地球表層系統各要素空間格局及演變特征、掌握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與内涵,掌握現代地理學基本技術方法和技能。重點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學3大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理解從部門地理到區域地理構建的學科知識體系,具備地理學綜合分析能力。了解地理學與環境科學、生态學、資源科學等相關跨學科的關系,了解地理學與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聯系,理解地理科學的相關知識,實現地理學科教學知識的整合和應用,獲取基于核心素養的地理學學習指導方法和策略。

3.1 紮實掌握地理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地球表層系統(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人類圈及其相互作用)各地理要素空間格局及演變特征,掌握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3.2 紮實掌握國内外地理學基本技術方法和技能:掌握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圖、野外觀測、區域分析、實驗研究與地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現代地理學基本技術方法和技能。

3.3 重點理解地理學基本學科領域的思想及知識體系: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科學3大學科領域,理解地理學從部門地理到區域地理構建的學科知識體系,具有地理學綜合分析能力,實現地理學科教學知識的整合和應用。

3.4 了解與相關學科及社會實踐的關系:了解地理學與環境科學、生态學、資源科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了解地理學與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聯系,理解地理科學的相關知識,獲取基于核心素養的地理學學習指導方法和策略。

4.教學能力

在地理學教育教學實踐中,掌握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基本理論知識,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能依據最新地理學科課程标準,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中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認知特點,創設适合的學習環境,并運用地理專業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指導學習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獲得教學體驗,具備教學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地理野外實踐教學和學習評價能力。

4.1 具備中學地理教學基本技能:能夠依據最新的地理學科課程标準,針對中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科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創設适合的學習環境,并運用地理專業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和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地理課程資源,指導學習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獲得教學體驗。

4.2 具有較好的中學地理教學能力: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掌握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相關基本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地理課堂教學、地理實踐教學及學習評價能力。

5.技術融合

較為全面掌握應用現代先進信息技術優化地理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能,具備一定的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地理學不同分支學科教學設計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經驗,為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課堂學科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5.1 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技能:初步掌握應用各類現代先進信息技術優化地理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和相關技能。

5.2 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與學的改革:具備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地理學不同分支學科進行教學設計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經驗,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與學的改革。

6.班級指導

樹立立德樹人為先的理念,熟悉中學德育原理與方法,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級教育活動組織策劃、學生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及溝通合作等班級常規工作要點。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積極參與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獲得積極體驗。

6.1 樹立立德樹人為先的理念:樹立立德樹人為先的理念,熟悉中學德育原理與方法。

6.2 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能力:掌握班級組織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級教育活動組織策劃、學生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與家長及社區溝通合作等班級常規工作要點;通過班主任工作實踐,參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組織與指導,獲得積極體驗。

7.綜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體育人意識,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的教育規律。理解地理學科育人價值,能夠有機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夠在教育實踐中将地理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和家國情懷相結合,自覺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有機進行育人活動,通過資源、生态與環境保護等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7.1 具有全程育人、立體育人意識:以學生為本,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的教育規律,理解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7.2 理解地理學科育人價值:能夠理解地理學科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的育人價值,并設計開展地理學科教學育人活動。

7.3 具備文化和教育活動結合的育人能力: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夠在教育實踐中将地理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和家國情懷相結合,自覺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有機進行育人活動,參與組織資源、生态與環境保護等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8.自主學習

具有終身學習與地理學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地理學專業發展核心内容和發展階段路徑,具備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8.1 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地理學專業發展核心内容和發展階段路徑,具有地理學專業發展意識,能夠結合就業願景,适應時代和教育發展需求,制訂自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規劃。

8.2 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注重以課堂教學、課外指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自我管理能力。

9.國際視野

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心态,了解國外地理學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動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交流,嘗試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

9.1 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心态,了解國外地理學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動态。

9.2 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嘗試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進行地理教育教學實踐和改革。

10.反思研究

掌握教學反思方法和技能,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理解教師是反思型實踐者,養成從學生學習、課程教學、學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問題的習慣。具有一定創新意識,掌握教育實踐研究的方法和指導學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10.1 掌握教學反思方法和技能:理解教師是反思型實踐者,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養成從學生學習、課程教學、學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問題的習慣,具備反思并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技能。

10.2 具有創新意識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中學地理教學研究能力,并通過參與地方社會調查,具有開展鄉土地理教育教學研究和創新的能力。

11.交流合作

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掌握溝通合作技能,積極開展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

11.1 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11.2 掌握溝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體驗。

三、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70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附件1:2021 地理科學 培養方案.docx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