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風範——李月叢教授

發布時間:2022-02-25   浏覽次數:0

“導師風範”之資環篇

“巾帼強人”----李月叢教授

李月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才,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生态系統演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生物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與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函審專家、中國博士後基金評審專家、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庫成員、河北省科技獎評審專家庫成員、河北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PAGES Landcover6k計劃成員。

教書育人的“博學嚴師”

李月叢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全球變化與環境演變、孢粉學、環境考古學、生物地理學等教學與研究工作。她重視教學、樂于教學,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生物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實驗》、《全球變化》、《第四紀環境學》、《孢粉分析》等課程,教學中不拘泥于課本,将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最新研究方法傳授給學生,通過言傳身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聚焦科研問題;她身先士卒、要求嚴格,帶領學生跑野外找标本,實驗分析一絲不苟,要求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在三類以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參加2-3次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并提交大會報告或展闆。截至目前,李月叢教授已培養博士生4 名(含1名國際留學生)、碩士生近 20 名,其中3篇論文入選“河北省優秀碩士論文”,近五年來5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李月叢教授還十分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幫助學生開展創新性研究,她先後指導學生獲批省級大學生科創項目1項、省級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3項、校級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2項。

科學研究的“巾帼強人”

李月叢教授傾心教學的同時專注科學研究。她緻力于中國北方地區晚新生代以來多時間和空間尺度下的環境變化特征、規律和驅動機制研究通過孢粉等環境代用指标,探索過去全球氣候和植被的變化規律,以更好為預測未來環境變化服務。重點開展花粉現代過程、第四紀古植被和古氣候的定量重建、泥河灣盆不同時期人地關系和地貌演變特征等研究工作,以期為評估全球溫度變化及對我國氣候、環境和生态系統的影響尋找和提供“地質相似型”參照。近年來,已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Journal of Climat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Holocene》《Atmospheric Environment》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Review of Palynology and Paleobotany》、《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理學報》等國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其中SCI文章20篇。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河北省重點基礎研究專項1項、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1項、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專項基金1項,中加、中瑞合作研究項目各1項,其科研成果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團隊建設的“先鋒旗手”

李月叢教授是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環境變化與區域響應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由著名孢粉學家許清海教授和李月叢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花粉與植被氣候定量關系、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環境演變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受到國内外同行的高度評價,現已成為國内全球變化及環境演變研究領域的重要力量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李月叢教授及其團隊參與建設的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重點實驗室、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生物地理實驗室,為學院師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平台。

“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育人,快快樂樂生活”是李月叢教授的座右銘。寬廣的學術視野、嚴謹的科研精神、求實的工作态度、溫雅的人格魅力一直引領青年師生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