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級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2-02-25 浏覽次數:0次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立足河北,面向全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具備深厚環境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一定國際視野、較強創新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掌握相關專業的專門知識,能夠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環保機構與教學科研單位從事規劃、管理、設計、研發和教學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具體目标如下:
【目标1】良好素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持續發展理念、強烈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素養。
【目标2】紮實學識:具備紮實的環境科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
【目标3】融會貫通:具有将地理學、生态學思維與環境科學問題相結合的能力。
【目标4】創新開拓:具備進行環境科學研究和創新的基本潛力和開拓精神。
【目标5】問題分析:具備應用環境科學基本原理、标準和規範識别、分析并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目标6】環境咨詢能力:具備為政府、企事業部門提供環保産業政策、環境規劃與評價、排污許可、環境治理方案等相關環境咨詢管理服務的能力。
【目标7】環境監測能力:具備從事環境各要素監測、進行數據分析和監測報告撰寫的能力。
【目标8】溝通合作:具有良好合作精神,能夠勝任環境管理、環境科研、環境教學、環境教育和環境保護工作。
二、畢業要求
1.基本素養
政治立場堅定,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具有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遵紀守法,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1.1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勢與政策等,培養熱愛祖國、自覺報效祖國的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2 通過體育和軍事理論的課程學習,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
1.3 通過思修和心理健康類課程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
1.4 通過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相應人文學科選修課程、社會科學課程等通識教育選修課,培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環境科學專業人才。
2.專業知識
掌握環境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掌握地理學、化學、生态學等相關專業與環保相關的知識。
2.1 掌握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知識,能夠基于其科學原理對複雜的環境問題進行識别和數學表達。
2.2 通過地理類、化學類、生态類課程學習,将地理、化學、生态學相關知識與環境科學緊密結合。
3.環境問題分析
具有應用環境科學相關基本原理發現、分析并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3.1 通過大學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實驗)和環境工程原理的學習,掌握識别和分析環境污染問題的原理和方法。
3.2 具備解決環境問題的專業素養和能力。
3.3 具備基本的環境污染預警能力,分析污染特征,解析污染成因,能夠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管控建議。
4.環保咨詢
熟悉國家相關環保法律法規标準,能夠為政府、企事業部門提供環保産業政策、環境規劃與評價、排污許可等環保咨詢服務。
4.1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等課程的學習,可以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提供環保咨詢、環境規劃服務。
4.2 通過清潔生産審核、排污許可制度與實踐等課程學習,可為企業或者行業環保提升改造、排污許可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5.環境監測
能夠完成環境監測的布點、采樣、化學分析以及監測報告編制工作。
5.1 通過分析化學、環境監測(含實驗)課程的學習,具備監測布點、采樣、分析等工作的能力。
5.2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課程的學習,可以自主完成環境監測報告的編制,初步具備審核環境監測報告的能力。
6.污染(生态)治理方案
熟悉大氣、水、土壤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能夠根據項目特點和環保标準要求制定相應的環境治理方案。
6.1 通過水污染控制學、大氣污染控制學、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污染控制學等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掌握各環境要素污染控制工藝設備的設計和應用。
6.2 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具備根據具體項目提供适宜環保解決方案的能力。
7.科學研究
具有綜合運用相關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分析、驗證、解決日益複雜的環境科學問題的基本科研能力。
7.1 通過各門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結合社會實踐、學術報告、社團活動、學科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等素質拓展計劃,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7.2 在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基本科研能力。
8.環境信息技術
熟練掌握計算機及網絡基本技術,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熟練掌握環保專業相關大型軟件,具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解決環保實際問題的能力。
8.1 通過計算機類課程、地信類專業軟件等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解決環保實際問題的能力。
8.2 通過文獻閱讀、科技論文寫作等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科技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能力。
9.職業規範
能夠在環保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履行環保責任。
9.1 通過學習環保法等相關課程,了解環保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标準等。
9.2 在環保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
10.團隊協作
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共同達成工作目标。
10.1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處理好個人與團隊的關系,能夠擔當多個角色。
10.2 能夠正确理解團隊的合力和各學科在團隊中的作用。
11.溝通交流
能夠通過撰寫報告、陳述發言、撰寫設計方案、答辯等方式準确表達專業見解,能與業界同行、相關專業人員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具有良好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1.1 能夠撰寫相應的報告、方案,表達自己的專業見解。
11.2 通過大學基礎英語、大學綜合英語、通用學術英語和專業英語等學習,具備良好的國際視野,比較熟練地閱讀外文書刊資料,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2.終身學習
能正确認識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具有追蹤新知識的意識,具備适應環境科學新發展的能力。
12.1 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2.2 具備追蹤本專業領域新理論、新方法或新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68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