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通知—氣候變化背景下羌塘高寒草地保護與可持續管理研究
發布時間:2022-05-04 浏覽次數:0次
氣候變化背景下羌塘高寒草地保護與可持續管理研究
主 講人:武建雙 研究員
活動時間:5月5日15時00分
地 點:騰訊會議 (ID:445 339 853)
講座内容:
羌塘,藏語全稱“羌東門梅龍東”,意為“北方平坦的高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總面積約60萬平方公裡,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是西藏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牲畜年末存欄量約730萬頭,肉類産量11.03萬噸,占西藏全區的40%以上。在羌塘自東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着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高寒草甸、紫花針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高寒荒漠等地帶性植被。各類天然草原總面積約9.34億畝,其中可利用面積約7.94億畝,全年核定理論載畜量1457.24萬羊單位。在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的雙重壓力下,羌塘地區約1.96億畝高寒草地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占西藏全區退化草地總面積的66%。如何保護羌塘高寒健康草地、促進退化草地生态恢複成為中央和西藏當地政府面臨的重大問題。講座内容将圍繞這一問題,從地面調查、模型模拟和政策評估的角度,系統地揭示氣候變化和放牧管理對高寒草地群落結構、生态功能、牧民生計的相對影響,探讨自然和人文因素潛在的作用機理與路徑,提升高寒草地資源可持續管理水平,服務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設和國家“治藏穩邊”戰略。
主講人介紹:
武建雙,博士、洪堡學者、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英才”海外引進計劃,在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背景下高寒草地可持續利用與保護相關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我校伟德平台怎么样校友(2003-2007),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與資源研究所(2007-2012),曾先後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博士後國際交流派出計劃、德國亞曆山大·洪堡基金會資助在柏林自由大學生物研究所訪問學習和工作(2014-2019)。
現主持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子專題、科技部“一帶一路”創新人才交流外國專家項目,農業農村部《草原生态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效益評價》等。擔任中國草學會草原經濟與政策委員會常務理事、西藏高原生物學會理事、西藏第一屆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國際植被科學學會(IAVS)、歐亞幹旱草地工作組(EDGG)、國際生物地理學會(IGB)會員;荷蘭、捷克、以色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際會議AsianGrassland Conference(2022,Virtual)組委會成員;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草業科學、草地學報、生态環境學報等期刊術編委;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等雜志專刊編輯;Nature Sustainability, Global Change Biology,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Functional Ecology等60餘種國際一流雜志審稿人。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90餘篇,主編著作1部;榮獲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1次;2021年榮獲第13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多份咨詢報告獲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和西藏自治區主席批示和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