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師生代表參加第十五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
發布時間:2024-08-20 浏覽次數:0次
202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第十五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以“城湖山江海,尋道湘黔桂”為主題在湖南、貴州和廣西三省舉行。本次實習由全國50餘所高校200餘名師生參加,實習路線涵蓋湖南、貴州、廣西三省,曆時16天,總行程超2500km。湖南段重點考察芙蓉山-水-洲-城,溯源傳承湖湘文化;貴州段重點考察岩溶山地,探秘多彩貴州;廣西段重點考察“山-江-海-邊”複雜人地關系,領略邊疆少數民族文化。我院院長丁疆輝教授(開幕式)、郭自曉副教授帶領2021級本科生孔韻甯、李思遠參加并圓滿完成了本次實習任務。
本次聯合實習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由全國大學生地理學野外聯合實踐教學高校聯盟、教育部全國地理學聯合實習虛拟教研室、湖南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以及南甯師範大學聯合主辦。通過對湘黔桂三省名城、名湖、名山、名江、名海的綜合考察,實地探尋實習區域地理要素及區域人地系統的格局、過程與機理,認知二三級階梯過渡帶、大湖地區、多流域交彙區、山江海交彙區的複雜地理特征、形成機制及其利用與保護的戰略與對策。
湖南段實習(7月28日至8月2日):一、長沙市實習點包括(a)千年學府嶽麓書院,(b)嶽麓山,(c)橘子洲,(d)三一重工18号廠房,(e)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二、洞庭湖區實習點包括(f)屈原垸,(g)嶽陽樓,(h)洞庭湖入江口,(i)洞庭湖濕地生态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實習點包括(j)黃石寨,(k)金鞭溪,(l)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長沙-嶽陽-張家界三城之旅,串聯古今,不僅具有豐富且壯麗的自然景觀,亦蘊含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底蘊,加深了同學們對湖湘文化及山水洲城和諧共生的理解。
貴州段實習(8月2日至8月7日):一、遵義市湄潭縣實習點包括(a)特色田園鄉村-龍鳳村、(b)金花村茶海、(c)茶工業博物館,(d)浙江大學西遷陳列館,(e)遵義會議舊址;二、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實習點包括(f)織金峽谷,(g)織金洞洞道系統,(h)洞穴沉積物;三、關嶺花江大峽谷實習點包括(i)大峽谷觀景台地質地貌,(j)關嶺喀斯特生态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k)關嶺站頂壇生态水文觀測場,四、羅甸大小井(l)。考察了貴州茶文化的曆史,學習了浙大在抗戰時期的堅韌精神,領略了喀斯特地貌的壯麗與科學價值,深化了對石漠化治理及人地關系的理解,認識到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升了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能力。
廣西段的實習(8月7日至8月12日):一、樂業-鳳山段實習點包括(a)大石圍天坑群,(b)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二、百色-田東段實習點包括(c)百色起義紀念館,(d)高嶺坡舊石器遺址;三、德天瀑布段(e);四、北部灣區域段實習點包括(f)東興口岸,(g)北侖河國家紅樹林保護區,(h)欽州怪石灘,(i)仙島公園,(j)中馬産業園等。了解地下河系統與地質構造運動的複雜關聯,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溫百色起義的曆史背景和重要意義,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作用,感受邊境與沿海貿易的區域特色,培養了同學們的家國情懷。
本次為期16天的野外實習不僅讓師生們感受了祖國西南地區的特色自然和人文風光,體驗了地理學的魅力,也鞏固了同學們的地理專業理論知識,加強了地理學的野外實踐技能,進一步強化了自然地理要素與人文地理現象的結合。本次聯合野外實習培養了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了理論、技能、應用、家國情懷的養成,為今後的求學與科研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