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實驗室簡介

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實驗室源自20世紀80年代的河伟德平台怎么样地理系環境實驗室、自然資源研究室和地圖遙感與GIS實驗室,經系統設計整合,于2007年納入河北省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2016年獲批河北省科技創新券創新服務提供機構。實驗室以地球表層系統為研究對象,從生态環境演變的機理與過程研究入手,旨在揭示區域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和生态系統的相互作用機制,緻力于區域生态環境與社會發展問題研究,開展精準社會服務。實驗室總面積為2500平方米,共有儀器設備1694台(套),設備總值1265萬元。現有專職研究人員44人,教授17人,博士學位36人,有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教學名師、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教學名師、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7人。實驗室擁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質、建設項目環評資質、清潔生産審核資質,與河伟德平台怎么样聯建有院士工作站,“地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等人才培養機構,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等聯建有2個科研實驗基地和3個夥伴實驗室。

總體定位:立足河北、面向全國,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突出創新,建成産學研一體化、實踐優勢突出的科研基地,成為河北省資源環境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為河北省和我國經濟發展産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社會培養資源環境領域高級人才。

研究方向:實驗室圍繞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中古環境演變格局、資源評價、環境評價與規劃等關鍵性問題展開研究,形成了環境演變過程與格局研究、國土資源評價與可持續利用、環境評價與生态修複三個研究方向。

2015年以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9項,承擔省部級項目37項,技術咨詢及服務項目100餘項,共發表學術論文325篇,以第一完成人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山區創業三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15項。研究成果中,實驗室成員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的合作成果“氣候變化背景下過去和未來全球陸地生态系統轉型”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受到國際相關領域學者的廣泛關注。社會服務方面,國土與海洋資源評價、環境保護、國土空間規劃等50餘項成果被各級政府機構和部門采納應用,産生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雄安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河北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成果通過國務院審批并采納實施;“河北省生态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成果通過省政府審議,被河北省環保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參照實施;“城市用地節約集約評價”“城市基準地價”等成果被石家莊、衡水、邯鄲等市人民政府公布實施。在服務地方發展過程中,團隊中的專家決策群體為實驗室塑造了良好的社會公益形象。

實驗室将持續圍繞環境演變與生态建設中環境演變格局、資源與環境評價與國土空間規劃等關鍵性問題開展研究,抓住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瞄準區域生态環境與社會發展問題,努力建成産學研一體化、河北省資源環境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産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社會培養資源環境領域高級人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