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雅雨
發布時間:2018-05-29 浏覽次數:0
書生從戎喋血辛亥的愛國地理學家——白雅雨
白雅雨(1867——1912)愛國地理學家
白雅雨(1867—1912)江蘇省南通縣人,名毓昆,字雅雨,号銑玉。自幼聰穎好學,18歲考中秀才,因痛恨清廷腐敗,遂絕意仕途,就讀于設在上海的南洋公學師範院,先後在上海、天津任教。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為反清革命而奔走呼籲。是近代著名地理學家、民國政府追認的陸軍上将。
參與創建中國地學會和《地學雜志》
白雅雨早年就學于江陰南菁書院和上海南洋公學就讀。後在愛國主義驅使下鑽研地理,先後在上海南洋公學、澄衷學堂等處任教。1908年應同鄉張相文舉薦,“江南才子”白雅雨舉家北上,任河北師範大前身——北洋女師範學堂和北洋法政學堂地理教習。1909年同北洋女師範學堂教習張相文、陶懋立等,發起成立中國地學會,并創辦《地學雜志》,任編輯部長。一九一二年,中國地學會從天津遷往北京,以後在各地設有分會,一九三七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停止了活動。《地學雜志》共出一百八十一期,前十八期都是白雅雨和張相文編輯的。現在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部分《地學雜志》。
圖為《地學雜志》
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地理學家
清朝末年,中國内憂外患,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有志之士紛然而起,探求救國救民之路,革命黨人更是立志推翻腐朽的滿清王朝。1899年,白雅雨結識了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蔡元培等人,并與從事革命活動的章太炎、鄒容、張鍵、章士钊等人有來往。1904年随蔡元培加入光複會(後随蔡一起入同盟會)。白雅雨以學校為陣地,寓愛國思想于地理教學之中,激發學生關注國家前途和命運,培育了一批出類拔萃的愛國革命青年。他認為:“輿地之學為吾國固有之精粹,尤能興起學者愛重國土之觀念”,是中國最早的愛國地理學家。白雅雨在教書生涯中,培養了不少革命青年,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學堂的學生。李大钊1907年到北洋法政學堂求學,白雅雨成為他的史地老師。白雅雨淵博的史地知識,鮮明的愛國思想,獻身革命的豪情壯志深深地影響并強烈地吸引着年輕的李大钊。師生二人志氣相投,經常在一起促膝談心,交流思想,研究時事,探讨救國救民的真理。白雅雨的諄諄教導,在李大钊心坎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在思想上受到白雅雨的重大影響,對這位老師很敬重;在他所寫《旅行日記》和《五峰遊記》中,都表達了對老師的深深的懷念(見《李大钊詩文選集》和《李大钊傳》)。
書生從戎,喋血辛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震動全國。白雅雨認為,京、津是“清室之根本”,因此,極力主張組織發動京、津起義,以達到推翻滿清之目的。他以組織紅十字會的名義,聚衆演說,宣傳革命道理。11月,白雅雨在法租界的生昌酒樓與李大钊、淩钺等人建立了天津共和會,首批會員有20餘人,白雅雨被公推為會長,負責領導工作。
12月14日,他又以同盟會代表身份,在天津英租界召集天津的其他革命團體,成立“北方革命協會”,以“崇奉孫中山三民主義,增進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為宗旨。
1911年12月31日,送走了妻兒,白雅雨便隻身前往灤州,參加起義。臨行前,他曾對戰友說:“我來天津三年多,孜孜以求的,與諸位冒險奔波的,就是革命。如當今不加倍努力,就将付諸東流。此時,隻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路可走。成則國人所求,敗則以身殉國,亦可無愧于生平!”這是一次慘烈的戰役,白雅雨率領20餘人的敢死隊攻入灤州州衙,順利接管了各項稅款、文書。繼而電告各國駐華公使、領事,宣布灤州獨立。白雅雨、王金銘、施從雲策劃成立成立北方革命軍軍政府,任北方革命軍參謀長,以進攻京津為目标,直搗清朝老巢。可惜由于叛徒出賣,起義軍在向天津進攻途中,遭清軍阻擊,白雅雨在古冶被捕。
面對敵人的嚴刑,白雅雨怒目斥責,慷慨陳詞:“吾,為國充兵,吾自當為國死,今被逮,吾何諱為?”他又笑着對周圍的官兵說:我死沒有什麼可惜的,倒是你們來日就要做外國人的牛馬,多麼令人痛心!
臨刑前,白雅雨昂首向蒼天,高聲吟唱《絕命詩》: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革命當流血,成功總在天。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雲間。悠悠我心憂,蒼天不見憐!希望後起者,同志氣相連。此身雖死了,千古美名傳。
刑場上,敵人粗暴地令白雅雨下跪。白雅雨昂首挺胸,雙目怒瞪,大聲斥道:“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殺則殺之,何辱為!”劊子手殘暴地砍掉他的一條腿,白雅雨撲倒在血泊之中。因無辮可揪,劊子手又把白雅雨的身體倒懸,挂在樹上,割下他的頭顱,屍首分離,慘不忍睹……白雅雨時年44歲,壯烈殉國!
白雅雨之墓
資料來源:
1.文化名流命脈——百年河伟德平台怎么样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7%99%BD%E9%9B%85%E9%9B%A8?sefr=enterbtn